11月26日,由农业农村部政策改革司、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澳门人威尼斯4399主办的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发展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筑牢农业产业安全根基”为主题,聚焦中国农产品期货创新、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风险预警与农业保险、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展开专题研讨。与会者分析研判当下农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探讨如何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构建确保粮食安全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举行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湖北三农保险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发布《2023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公布年度优秀论文和优秀案例获奖名单。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澳门人威尼斯4399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召虎、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华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董忠、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成果转化部部长赖积保、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裁阮江、澳门人威尼斯4399教授陶建平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与会专家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各类不确定因素增多,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守好三农基本盘,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从2004年到2022年的19个年份,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持久增长:粮食总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今年粮食生产又呈丰收之势。我国三大主粮的自给率在90%以上,口粮自给率在95%以上,确保了食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然而,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我国农产品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30%以上,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从供给角度看,粮食增产日益困难。粮食净调出省数量、产销平衡省及主销区省粮食平均自给率均在下降。从需求上看,尽管人口增长带来的绝对性需求正在减少,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成长性需求、大量农民进城以后带来的转变性需求、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带来的安全性需求持续增长。供需平衡压力越来越大,进口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升。
与会者指出,新形势下,要释放多重积极因素,构建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在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础上抓好各项重点任务:通过维护耕地数量保产品总量,通过提升耕地质量保产量增长;解决好种子问题,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加大保障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运用补贴、金融、保险、期货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公共财政要向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倾斜;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着力于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促进农地农用农民用向农地农用全民用转变,坚持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前提下,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竞相发展,促进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普通农户发展的农业经营格局。
与会者表示,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就新时代粮食安全、食物多样化发展、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结构布局、发展特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的论述,为粮食安全、食物安全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其中的新任务指明了方向。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会者指出,产业韧性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而抗风险能力强是产业韧性强最重要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全链条思考、全领域关注,把风险管理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过去应急防范、灾后救助的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从防灾减灾入手,推进风险减量,促进灾害减损。
《报告》中将农业风险分为气象灾害风险、市场风险、植物病虫害风险、动物疫病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及非传统农业风险七个类别,希望为人们研究风险管理提供路径和方法。新时期,我国重点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创新保险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完善各类金融避险供给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农业风险管理水平。
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保险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会者介绍,在今年5月河南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七上八下”的汛期,保险业配合地方政府投入到防汛救灾中,积极支付赔款,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自2007年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高速发展。农业保险保费由8.46亿元增长到1219亿元,年均增速36.3%;提供的风险保障从733亿元增长到5.5万亿元,年均增长30.9%。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业持续“扩面”“增品”“提标”,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到去年底,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所有产粮大县,承保品种从玉米、能繁母猪等6个品种增加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地方优势特色农业等500余500余种农产品,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或保种植收入演变,三大主粮保额从200元提高到800元左右,能繁母猪保额从500元提高到1000元左右,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地方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收入稳定提高、赋能农村普惠金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治理提升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会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基本形成涵盖灾害预警监测、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收储调控与贸易救济等在内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然而,目前的农业风险管理仍面临以下问题:缺少系统性思维,忽视不同类型风险,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风险之间的交互;农业风险管理缺乏顶层设计,政策工具各自为政;市场化工具不足,期货市场乃至保险的内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仍是短板;农业风险管理“重灾、轻防”;农业风险基础数据管理缺乏统一性,保费费率不够精准。
与会者强调,应对农业风险挑战,必须强化国家支持和保护,要解决农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重点做好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三篇文章。并且,应当拓展领域,不但要关注农业风险,还应关注农村领域的风险,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人口进城,农村社会保障等。
与会者建议,应进一步优化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引种、检疫、农检、准入等风险管理行政审批的改革,转变管理方式。以“风险减量”的思路,不断完善农业保险的顶层设计,着眼解决巨灾保险、绝对免赔额、遴选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提升加强保险在国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重视三农保险和农村保险市场开发,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善用科技赋能,探索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5G等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发展农业产品的期货、农业再保险等工具,开发保险与衍生品市场组合的多元化风险管理工具。推动数据共享,进一步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气象、水利等部门以及保险机构的数据,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应加强农业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园结、澳门人威尼斯4399副校长青平分别主持年会相关环节。来自中央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风险管理单位等领导和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会议。首届中国农产品期货论坛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期货专委会成立大会同时举办。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